查看原文
其他

Atelier Ten:以身心的健康衡量设计的尺度

绿建专题 全球设计奖项研究所 2022-09-11




Atelier Ten于1990年在伦敦创立,创始人Patrick Bellew原为工程师出身,但极为注重建筑的节能与可持续。Atelier Ten也由刚开始单一提供工程服务,到如今在健康、安适和弹性设计领域跻身世界前列。他们在全球已有10个办事处:英国和美国各3个,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各2个。



Naree Phinyawatana,拥有诺维奇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和哈佛大学设计学院的设计学博士学位,以及一系列国际绿色建筑认证的资质。Naree是热能、采光、照明和立面优化方面的专家,在水管理、可持续总体规划和医疗设施领域知识渊博。




健康、安适与弹性设计:

对话Atelier Ten工作室的Naree Phinyawatana博士

Health, Wellbeing & Resilient Design: An interview with Naree Phinyawatana of Atelier Ten



Sarah这里是顶好设计“打造绿色建筑,创造美好未来”专题系列的第8篇访谈。本期嘉宾是Naree Phinyawatana博士。她曾参与Atelier Ten的数个LEED铂金级商业机构建筑,现为公司东南亚业务拓展负责人。是哪些关键项目促成你们在曼谷和新加坡分别建立了办事处?




让可持续性成为设计的核心

让建筑成为城市的标志



Naree在新加坡,当然是人人熟知的滨海湾花园(Gardens by the Bay),这个项目获了很多奖。


在此之前,我们实际上做过另一个项目,但是很少有人谈及,虽然也很受欢迎。它就是看起来像榴莲的滨海艺术中心(Esplanade Theatres)。


滨海艺术中心(Esplanade Theatres) ©Atelier Ten


人们喜欢它正是因为那个遮阳保护罩。也是从这个项目开始,更多客户找到我们寻求合作。之后在2007年,我们接到了滨海湾花园项目,直到2012年左右骏工。


现在最新进行的项目是星耀樟宜机场(Jewel Changi Airport),定于2019年开放。


星耀樟宜机场(Jewel Changi Airport) ©Atelier Ten


Sarah那在泰国呢?


Naree:在曼谷我们有几个项目。其中,拉差当梅大道的多用途开发项目Magnolias Ratchadamri Boulevard,直接促成我们在2012年成立了曼谷办事处。


现在人们去曼谷市中心就会看到这个项目。它实际上充当了一个非常好的城市背景,很多电影也在这里取景,人气很高。


Magnolias Ratchadamri Boulevard / 图源网络


我们不久前刚开放的项目是湄南河畔的Iconsiam,也是一个综合开发建筑,将零售和住宅结合在一起。


Iconsiam/ 图源网络


还有我们正在进行的项目Forestias,同样是零售与住宅的综合性建筑。它有很大的绿地面积,绿化区域超过整个开发区的50%。


这也是这个项目的核心理念所在:为曼谷增添更多的绿地。


The Forestias ©Atelier Ten


Sarah您提到这些项目都成为了所在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我想这是你们工作中很有意思的一个特质:让可持续性成为设计的核心,让建筑成为城市的标志。


谈到健康与安适,你们的很多项目都以不同的方式诠释了这个主题,对此您应该有很多见解想要与我们分享。


Naree:Atelier Ten之所以对健康安适主题很感兴趣,是因为它是可持续性的一个亚主题。注重建筑的性能和表现方式,注重良好和可持续的室内外环境,根本上是注重身处其中的人类。


The Forestias 项目愿景 “Imagine Happiness” / 图源网络


刚才提到的Forestias,主题就是围绕健康安适。项目愿景是“Imagine Happiness”,这是什么意思呢?想象一下,如果你快乐,就会感到健康;如果你生病,就开始变得不快乐。这个项目旨在创建一个通向幸福的环境,这也是项目的一大挑战。


我们的关注点不仅仅是怎样定位建筑,怎样确立总体规划,在哪里安排人与自然的连接点,更为重要的是,现址是一片没有树的荒芜之地,我们要做看似毫不起眼的树木移植。


The Forestias / 图源网络


所有树木都以种子的形态开始,这是项目的另一个特殊之处。运用日本的快速种植技术,树种有望在5年内长到6-7米,进而产生氧气,提供树荫,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


The Forestias / 图源网络


有了良好的户外环境,该怎样把它融入到室内?有多种方式来实现,例如给人们提供更多的日光环境。如果你能欣赏到室外的自然美景,看到郁郁葱葱的树木,你的工作效率会更高。


利用特定的低排放材料是另外一种实现方式,并尽可能平衡好通风与新风量之间的关系。这样既减少了整体运作的成本,也降低了对空调的依赖。


有一句话我很认同:积极的人喜欢被动式环境,而消极的人喜欢主动式环境。这句话很有道理,因为消极的人往往欠缺改变现状的行动力,他们喜欢一直待在有空调的房间里。




中国民众对PM2.5的认识度之高

折射出现实的无奈



Sarah您讲到了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让建筑为居住者服务。有没有与之相反的例子?比如,现在很多新闻都是报导空气质量有多差劲,气候变化引发森林火灾造成人间悲剧。在这种背景下,对居住者来说,最有利于健康的选择是机械式的通风和空气净化,不是吗?


Naree:可以说,这是其中一种实现方式。


Sarah我很想知道这两者的折衷点在哪里?在哪些方面可以完全实现共赢?


Naree这需要手动和机械结合:手动打开窗户通风,然后再机械通风。很有意思的是,最近我在中国,当提及颗粒物,甚至于科学术语中的PM2.5和PM10 ,中国民众都知道是什么,让我很惊讶。他们确切地了解这些纳米级物质的安全阈值和不安全阈值,而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们不仅需要了解温度和湿度,还有必要关注可吸入的颗粒物。这些未必属于日常生活所必须了解的范畴,但是无可否认,人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了它们的存在。


就个人而言,因为我很关注健康与安适,所以会在包里随身携带一个PPM测量仪。如果感觉到空气质量不好,我会测量一下,就能发现PPM值果然偏高。新加坡大多数时候空气是很清新的,除非有雾,不过这种现象我们两年内都没有遇到过,祈祷今后也不会出现。和中国内地或香港相比,新加坡的PPM值还是很低的。


对于您刚才问到的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我认为两者都是可行的,取决于你想怎么做。老实说,即使是最好最智能的建筑,有时手动的效果也许比自动的更好些。打开窗户,不仅能把二氧化碳释放到户外,也能交换引入所需要的新鲜空气。




泰国地产先锋创举:

容纳跨代居住的理想生活小区



Sarah说回Forestias项目以及它的愿景,您能介绍下客户和设计团队之间的关系吗? 是谁在推动这个项目? 愿景是怎样提出的? 是在brief阶段吗?


Naree客户是白玉兰集团(MQDC),泰国首屈一指的房地产开发商。他们拥有RISC研究小组,专门从事可持续发展和创新研究。


The Forestias / 图源网络


首席执行官Khun Tipporn通常会在项目开始阶段的brief中画草图。而这个项目的草图很有趣,她画了一个近乎颠倒过来的建筑,想在这里造一个penthouse。


penthouse一般都位于顶层,售价也往往更高。她为我们画的这个建筑,在思路上是相反的。这个penthouse位于地面层,与一片巨大的森林相连。


在概念之初,所有人都感到惊讶,不知道要如何实现。但我们思考的越多,越觉得这是合理的。因为在这座公寓里,你可以很好地观赏到葱郁的树木。要是在30楼的楼顶上,你只能看到树冠。


它属于组合式独立住宅,可以容纳四代人同堂。Whizdom Condo单元房是为年轻一代服务的,中年人可以选择Mulberry Grove,到了退休年龄则有Aspen Tree老年人社区。


Sarah我很好奇,如何使社区满足跨代人口的全方位生活?在技术层面上如何运作? 是在社区里买一套房,然后允许在不同小区之间移住吗?


Naree他们还没有建立具体的实施细则,不过以我对项目的理解,可能是,你在某个公寓房里长大,成年之后可以卖掉公寓,再搬到另外一套里面去。重要的是,基于同一个社区内,他们提供基础设施。


我觉得泰国文化的一个特别之处是,我们喜欢社区,喜欢聚落式排屋,泰国传统房子就是聚落式排屋。我们对家庭的定义和家庭价值观做了大量的研究,这个项目就是在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Sarah你们合作的建筑师是谁?


Naree:有很多建筑公司参与其中,Foster + Partners负责总体规划,我们从规划之初就加入进来了。


Sarah泰国的消费市场对这个项目有怎样的反应?


Naree大家非常喜欢。发布之初我们就获得了很大成功。我们有真正努力去做普及教育,让人们了解如何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生活与自然共存。


The Greatest Treasures in life


比如客户在YouTube上发布的动画视频“The Greatest Treasures in life”,讲述了一个工作狂如何意识到比工作更重要的是家人。




被忽视的室内环境安全性:

以环保材料防范家装污染



Sarah回到健康安适这个主题,在住宅空间的设计中,我们可以从传统保健空间比如医院设计中获得什么样的经验?


Naree: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谈到健康和安适,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医院的消毒水气味,然后是清洁的程度。但是,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生活的空间也必定是健康的,不然的话就会出问题。也因此,住宅往往更偏重舒适性。


但有一点不得不提,对于住宅健康性的关注程度,我们尚未足够细致到微观或者纳米的级别。有时候,人们搬进新粉刷的房子会生病,因为没有选用水性漆。再比如,如果家具释放毒气,也会引发另一种健康问题。


另一个经常发生在我们(工作狂)身上的情况,是椅子对工作状态的密切影响。选择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家具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它带来的影响是不可逆的:包括你的健康、肌肉力量等。


最后一点是两级照明成为趋势,这也是健康安适领域正在关注的。它白天模拟日光,夜间则转换为暖白照明,帮助人们调节昼夜节律即生物钟。




通过亲生物设计

创造更永续的建筑项目和城市范本



Sarah你谈到不同层级的可持续性,让我想起了亲生物研究的鼻祖Stephen Kellert。他曾提出不同层级的亲生物设计。


直接接触自然是第一步,像Forestias的penthouse。但也有其他的生态层级,包括将自然的材料、颜色或意象融入到设计中。对此您是否有其他项目可以分享?


Naree:说到亲生物性和亲生物设计,这方面没有哪个地区能超过新加坡。你一来到新加坡,所看到的几乎全是绿地和树木。


关于我们的标志性项目滨海湾花园,鲜有人知的是,它实际上是真正意义上的花园,里面有两个生物穹顶:花穹和云雾林。


滨海湾花园(Gardens by the Bay) ©Atelier Ten


花穹里面有很多的花,置身其中,感觉就像在北美的春天,有点凉,但不冷。云雾林的湿度很大,模仿了热带山脉清凉湿冷的环境。


Atelier Ten以工程和可持续发展两个领域的顾问角色参与了这个项目。下一个将会是星耀樟宜,之后是在建的新加坡Mandai Manterplan项目。


滨海湾花园(Gardens by the Bay) ©Atelier Ten


新加坡全城都有很多的树。为了照顾这些树木,必须由国家公园定期进行修剪。国家公园将这些剪枝用作滨海湾花园的可持续燃料来源之一。剪枝经烘干后成为生物燃料并产生蒸汽,蒸汽使冷却装置运行起来,产生冷却水使整个空调系统循环。


我们需要平衡干、湿穹的能量。花穹里冷空气湿度较低,多余的水分被抽出来,输送到另一个馆也就是云雾林。这有点类似阴阳原理。


滨海湾花园(Gardens by the Bay) ©Atelier Ten


另外,多数人是通过那几个擎天大树认出滨海湾花园的,但实际上它们是一个个烟囱,是通往穹顶的通风管。


擎天大树的高度等于新加坡标准的烟囱高度, 但是我们不能排出烟,所以用化学阻尼器将烟拦截掉,并在生物锅炉区域设有摄像机进行监测。


滨海湾花园(Gardens by the Bay) ©Atelier Ten


另外一个很酷的地方是,我们模拟中高层办公楼的能源使用方式来运行穹顶。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因为这两个巨大的生物穹顶会消耗大量的能源。


我们使用辐射地板来给人降温,冷气流恰好达到人体的高度。通过置换通风,让新风从侧方向吹出,热风则通向穹顶后排出。


我们还必须控制穹顶的玻璃,确保进入馆内的日光量既让人感到舒适,也足够让植物存活。拿捏这种平衡,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创新艺术,需要将很多东西整合在一起。


Sarah:的确,要平衡这种规模的系统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您的团队是如何与其他咨询机构合作的?比如负责景观设计的是Grant Associates。穹顶外不同生态系统的设计,很明显机械控制要少一些。


Naree:确实如此。但是到过滨海湾花园的人都清楚,这个区域冷却方案的核心基础设施实际上是从出租车落客处开始的。


滨海湾花园(Gardens by the Bay) ©Atelier Ten


生物质锅炉就在出租车落客处的后面。一直往上走,从生物质到冷水机组,再到空气处理装置,最后到达馆内,差不多有半公里的距离。


我之前没有提到过的一个重点是,怎么样在现场处理水资源。因为新加坡的水资源有限,所以我们将其看作是有限资源。那么,如何尽可能地收集和重新利用场地的水资源呢?


有一个芦苇床,类似于生物谷。在这个项目中,水流入水库之前要经过芦苇床的处理。它像块大海绵,一旦有雨水降落,就会被处理和过滤,再流入新加坡的水库。这也映射出更大的城市愿景。


此外从生物量的角度来看,燃烧木片产生的副产品成为了优质肥料,可在整个场地内再利用。这里有空气循环,有水循环,所有你能想到的循环这个项目都有。


而最让我感到惊艳的是,刚开始参赛时的项目效果图与最后完工时呈现的效果,几乎是一样的。


滨海湾花园(Gardens by the Bay)竞赛视频 ©Atelier Ten


Sarah:我看过你们的竞赛视频,是的,非常接近。


您能分享生物多样性方面的考量吗? 我了解到,这块区域是填海造地。和Forestias项目有点类似,从一无所有到迅速种植了树木。


Naree:我必须承认的是,不同于Forestias大部分树是从幼苗开始长成,滨海湾花园有一些是移植过来的,植物到达场地就必须适应环境,开始生长。


在Forestias项目中,因为树种在施工之前就已经栽下,所以当项目正式开放时,可以看到这些植物长得越发葱郁。


Sarah:也有很多动物来到了这个空间里。


Naree:有野生动物,松鼠、蝴蝶之类,因为这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提供了适宜生长的环境。




南半球对应的设计挑战:

从更宽广的角度进行思考转换



Sarah:在澳大利亚有没有项目可以和我们分享?


Naree:有的。在阿德莱德,我们与澳大利亚董事Paul Stoller合作完成了南澳大利亚健康医疗和研究机构(简称SAHMRI)。我们参与了项目的立面设计,它看起来很像新加坡的Esplanade,犹如一个三角罩。


南澳大利亚健康医疗和研究机构(SAHMRI) ©Trevor Mein


我们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北半球,而澳大利亚在南半球。太阳主要在建筑的北侧照射,而非南侧,这是很大的思维转变。我设计了一个北立面来遮挡阳光,同时保留户外绿地的视野。


为了平衡立面内部日光水平、眩光和热舒适的关系,我们进行了初期的研究,可以算是早期的自动参数化设计。


 

南澳大利亚健康医疗和研究机构(SAHMRI) ©Atelier Ten


现在我们做成百上千次的模拟,(当然是用电脑而非人工),得出最佳阴影配置、设计尺寸和角度,再将它定位到立面上。而随着技术愈加先进,问对问题变得更为重要,这说明你对阴影的功能非常明晰。


这个项目的实验室或办公区域会有更多的阴影,是为了保护空间的使用者,让他们在工作时感到舒适。这与人流更为频繁的中庭区域形成了明暗对照。


南澳大利亚健康医疗和研究机构(SAHMRI) ©Trevor Mein


西区是房子的后部,用于排出废气等。我们将它设计成完全封闭式,正好可以避免西晒。而在朝东的办公室,下午的光照会变成更温和的漫射光。


这个项目获得了LEED黄金认证,正在申报Green Star。负责建筑设计的是Woods Bagot。


南澳大利亚健康医疗和研究机构(SAHMRI) ©Woods Bagot


Sarah:您谈到了参数化建模软件的使用。我想知道,有哪些关键性的技术,帮助你们最大化地实现建筑性能优化?


Naree:答案其实很简单:我们很有创新意识,同时目标明确。我们遵循“第一原则”思维,意味着要遵循热传递、照明和日光的原理。彻底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再通过这些原理来设计空间。


现在有不同的工具和模拟方式,这比我12年前开始做设计时,速度快了超过30倍。即便如此,最重要的一件事仍然是每天给我们的员工培训,以充分的知识储备来应对任何问题的核心症结,而不只是让电脑或模拟告知答案。


Sarah:就工程或可持续设计顾问而言,借助机器算法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途径。但如何将其转译为您与合作建筑师之间的关系呢?可持续原则的高性能与建筑师的审美偏好如何达到平衡?


Naree:我要倾听客户和建筑师的愿景,也要倾听每个团队成员的愿景,尽管我们对各领域有所了解,但我们不是全能专家,必须与建筑师、工程师、景观及结构工程师合作,将各方想法整合在项目中。


通过现场勘察,我们得出真实数据和模拟数据。之后精确地模拟现实情况,确保我们能够预测出最佳的设计策略。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Sarah:您在介绍阿德莱德项目时提到了Green Star和LEED认证。能否分享一下您对目前绿色建筑认证的看法?您觉得有没有一个黄金标准?


Naree: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基准,尤其是在亚洲。基于特定的国家, 可以调整并适应地域的独特性:无论是从材料、气候或国内资源。


LEED认证是美国发起的,也在其他很多地区使用。它衍生出的另一个标准是WELL standard,将专注于室内环境质量对于健康和安适的考量。


在新加坡,最通用的认证是Green Mark。其次是从LEED体系中分支出的Sustainable Site Initiative,它关注的是户外景观的规划、管理和维护。


归根结底,我认为一个真正好的环境设计创新项目,必须以项目本身进行衡量。设计若能促进项目按照设定的路径来运行和落地,我认为这就是基准中的基准。


Sarah:结束谈话前,鉴于我们的听众主要来自中国,您也于不久前从中国回来,我想知道您是否愿意分享在中国观察到的绿色建筑和绿色设计?


Naree:我曾在上海参加“Green Build China”活动。上海这座城市留给我的深刻印象是,它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新旧融合——从旧街区到新商业区的过渡, 以及道路、自行车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上海“Green Build China”活动 / 图源网络


更不可思议的是城市绿化。因为我要做一个关于绿化率的演讲,所以当时对上海的绿化做了相关研究。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基线是人均9平方米。在上海,这个数字是15平方米。所以,上海的绿地比你想象的要多。他们在城市规划方面付出了惊人的努力,为建设一个更好的环境做未来规划。


这只是一个例子,因为我上次只在上海停留。希望以后能去中国更多的地方。


Sarah:相信很多人都会乐意邀请我们的嘉宾回到中国,参与更多的项目和交流。谢谢!再见。





撰稿人 / Writer



策划 周三霞

采访 Sarah Ichioka  

翻译 果果 文案 Juan  编辑 自清  视效 严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